廈門市政府授權實施單位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和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廈門首個PPP項目,即廈門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投資建設合作協議,這標志著廈門作為首批管廊試點城市的PPP運作在中國鐵建參與投資下正式啟動。
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向社會公開招標,最終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14.77億元中標。中國鐵建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曾在廈門打造了云頂隧道等標桿性基礎設施項目,實力雄厚。簽約后,這個項目將由廈門市政府和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參與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合作期達20年,包括建設期4年和全線運營期16年。
據悉,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位于翔安區大嶝島,建設總長度19.74公里。建成后的入廊管線包含高低壓電纜、通訊、給水、中水、燃氣管道等,這也是廈門首次將燃氣管道納入管廊管理。負責項目實施的中國鐵建中鐵海峽建設集團董事長孫桐林說,項目建成后,能有效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等問題,將告別“路挖挖”現象。同時,將承載該區域對外市政主干管線的連接通道,為翔安新機場建設、沿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回報機制采用“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鼓勵項目公司通過使用者(管線單位)付費模式獲得更多收入。同時,政府在此過程中必須承擔起監管的職責,每年對項目公司的運營情況進行一次嚴格考核,只有達標的,才能得到相應的可行性缺口補助。
相關負責人認為,PPP模式不僅轉變了政府的職能,實現了政府和企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合作,更將提高公共產品的建設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同時,這也是廈門市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切實舉措,對推動廈門城市的綜合管廊建設有良好示范效應。未來,廈門將全面探索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各階段與社會資本方的合作方式,將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和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做法,總結出可推廣的“廈門模式”。